共享单车ofo给我们的启示

发布时间:2018/03/14  来源:作者:张力

分享到

共享单车,被誉为中国“新四大发明”之一。

ofo作为共享单车的开创者,现在已落到用共享单车作抵押,去阿里典当借钱17.7亿人民币来延续生命。实在令人唏嘘感叹。

唏嘘之余,人们会问,ofo为什么会如此快地滑到这一步?

战略方向不对?不是。

ofo战略方向非常正确,否则共享单车不会誉为中国“新四大发明”之一。

融不到资金?不是。

据公开资料统计,截至20182月,ofo在短短几年内一共获得8次融资,除了20174月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金额未披露外,其余七次融资额累计折合人民币近81.4亿左右。可见,ofo在很短的时间内融资近百亿人民币。

不接地气?不是。

与摩拜299元押金相比,ofo押金99元,更加亲民。

缺少用户?不是。

2017321日,ofo宣布日订单量超过1000万单,成为继淘宝、滴滴、美团之后,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,ofo在共享单车市场率绝对领先。

技术落后?不是。

ofo是最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管理的共享单车企业。

那么,ofo到底错在哪?

在战略层面,ofo没错,不过在战术层面,几乎该错的都错了。所谓战术层面,其实就是日常运营管理。

ofo在日常运营管理的表现,教科书般完美地印证了“细节决定成败”。

细节决定成败

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其实也不难。关键要看企业决策人在日常运营细节管理方面,有没有最起码的“哲学观念”。

所谓“哲学观念”,听起来高大上,其实是讲对事物认识的根本性。那么共享单车日常运营细节管理,根本性问题有哪些?

正好,这里可以用ofo为例来探讨。

自行车

对于共享载体-单车本身而言,其“哲学观念”应该是:“不让损坏”。损坏了就不能骑,还谈什么共享,对吧?

怎样才能做到“不让损坏”?

1.   轮胎——不需打气。解决办法:实心车胎。

2.   链条——不能脱落。解决办法:必须卡住。

3.   车锁——不能手动。解决办法:没有按键。

4.   车轮——不能扭曲。解决办法:一体化车轮。

5.   刹车——不能折断。解决办法:尽量隐藏刹车线。

6.   车玲——不能脱落。解决办法:与车把一体化。

7.   车座——不能拆卸。解决办法:焊死。

8.   座高——不能随意。解决办法:升高车座时,定格、定向、不能抽出。

9.   电池——不用更换。解决办法:骑车时充电。

用以上9点对照ofo前几代单车,除了车铃与车把是一体化外,都不符合“不让损坏”这个“哲学观念”。

反观摩拜,为了保证不掉链子,第一代甚至用轴驱动。

由于没有“不让损坏”这个“哲学观念”垫底,ofo很快面对四个严重后果:其一,破坏率和损坏率极高;其二,日常维修维护费用极高;其三,单车出勤率比低;其四,用户骑车体验差。

这种情况下,单车投放量越多,共享单车企业进入破产边缘的速度将会越快。以下是几个环节的照片对比。

开锁管理

如果开锁管理科学严谨,ofo起码还可以部分弥补自行车本身的不足。遗憾地是,开锁管理完全处于“无政府状态”。

在此不妨举两个亲身例子。

120174月,笔者双胞胎孩子之一回国探亲,很快学会了用一个手机打开多辆ofo车锁的窍门。

220179月,双胞胎另一个回国探亲,又将这个窍门发扬光大到异地应用。他人在上海,却可以通过在我在武汉的手机,帮他打开在上海的多辆ofo车锁。

可见,ofo开锁管理彻底失败,这也就意味着对自行车管理的彻底失败。

错在哪?

还是错在“哲学观念”上。开锁管理的“哲学观念”是什么?应该是“不让用户参与开锁”。换句话说,通过闭环,将用户排除在开锁操作之外。

下面是ofo开锁管理示意图,一个标准的开环:

1步是开锁发起(单车二维码)——>2步是手机读取——>3步是网络发送给ofo——>4步是ofo中心产生开锁密码——>5步是将开锁密码返回。

从上图中不难看出,如果开锁密码(圆形5)返回到车锁上(圆形1),就是一个闭环。遗憾地是密码返回给手机(圆形2),用户读取密码后再人工开锁,圆形5到圆形1之间断开,成为开环。于是,单车被“放鸭子”了。

开环好比一把首尾没有插入的链子锁,完全失去锁的功能。

下图是摩拜开锁管理的示意图,一个完整闭环,充分体现了“不让用户参与开锁”的管理“哲学观念”。


由于开锁的闭环管理,摩拜用户不可能一个手机同时打开多辆单车,更不用说在异地打开了。

自行车是共享单车的“硬件”,开锁管理相当于共享单车的“软件”。从“哲学观念”上讲,ofo的硬件和软件都已输在起跑线上了。

可见,如果不将“哲学观念”转化为日常运营的精益化管理,运营成本就会像一个巨大黑洞,悄无声息地吞噬掉所有融资。这时,再好的想法、再先进的技术、再多用户,企业都会面临严重危机、乃至关门大吉的命运。

ofo对新零售的启示

从广义商业角度来看,共享单车其实是地地道道的“新零售”:准确切中终端用户的刚需,崭新的商业模式;典型的互联网+自行车应用;高效大数额资本运作;大规模线上线下融合;极短时间内征服千万上亿用户。

这些画面,与“新零售”行业正在发生的场景,何其相似!

从哲学意义上讲,新零售的本质就是效率革命。再深入一步,效率革命的本质是:提高零售日常运营的管理效率,降低日常运营的管理成本,进而实现零售的根本目的:为终端顾客提供:生活必需、质高价低、买后放心的商品。

零售日常运营中,哪些管理的效率亟待提高?哪些管理成本亟待降低?

零售日常管理千头万绪,好像摸不着头脑,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,其实都可以归结为“非常6+1”管理模块。

1”是指“销售”。“6”分别为:1)收货退货;2)盘存盘点;3)价签管理;4)订货管理;5)货位管理;6)信息查询。

非常遗憾地是,目前人们谈论“新零售”,其重点几乎依然是销售,很少涉及6个运营管理。而恰恰是这6个日常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成本,会成为吞噬企业利润的黑洞。

所以说,如果我们不认真地总结ofo经验,即提高日常运营的管理效率、降低日常运营的管理成本,那么再多的资金、再好的商业理念、在先进的技术,ofo的今天将很快是众多“新零售”企业的明天。

这就是ofo给我们新零售宝贵的启示。

文章作者:张力